根据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标准管理办法》规定,现批准发布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测试规范》联盟标准,标准编号为T/CNESA 1203—2021。
储能技术是具有战略性、基础性、前瞻性的重大能源技术,已成为政府关注和支持的焦点。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,迫切需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、传统电力系统消峰填谷、分布式区域能源系统负荷平衡等重大问题,而大容量储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支撑技术,助力我国“碳中和”目标的实现。
目前在我国唯有抽水蓄能实现了大规模利用,抽水蓄能技术比较成熟,但在我国水利资源和风能、太阳能资源经常存在地域错位,且其容量和功能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储能发展的需求。预计到2050年我国储能装机将达电力总装机的10%-15%。因此发展抽水蓄能外的其它大规模储能技术势在必行。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储能容量大、储能周期长、比投资小等优点,被认为是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。
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长期致力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、测试试验与产业化工作,在国际上首次原创性地提出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等,并于2016 年完成了10MW 系统的研发与示范,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等规模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,被评价为“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”,该系统的商业推广已经启动。同年,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(毕节)在毕节市人民政府重大项目、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压缩空气储罐规范、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、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的支持下,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MW级压缩空气储能集成实验与验证平台。
为科学评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性能,规范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性能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,基于平台经过多年的试验运行所积累的大量测试数据,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牵头制定了本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