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之家2 月 12 日消息,随着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扩大,精密测量技术从常规尺寸测量不断向大尺寸大空间测量发展。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今日宣布批准建立大长度基准装置,其测量范围达 80 米,测量误差仅 2.45 微米(相当于人在 1600 米外分辨头发丝的直径),标志着我国大尺寸精密测量技术实现重大突破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在此之前,我国精度最高的长度测量装置最大量程仅为 1.2 米,难以满足航天器对接、飞机翼身组装、船舶船体装配、风电叶片曲面检测等大型装备制造需求。新基准装置的建成,不仅将测量范围扩展至 80 米,其误差控制能力更是提升了 3 个数量级(IT之家注:从毫米级跃升至微米级),解决了大尺寸零部件加工与装配中的“测不准”难题。
公开资料显示,开云官网平台目前全球仅有德国、美国、日本等 7 个国家具备同类大长度标准装置。我国此次突破的技术指标在导轨长度上仅次于日本的 100 米装置,但综合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这一进展与《计量强基工程总体方案》目标相契合 —— 到 2030 年,我国将实现 60% 以上国家计量基准核心装置自主可控,并突破 50 项以上计量关键技术。
此次大长度基准的建立,不仅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,更标志着我国计量体系从“跟随”向“引领”转型。
同时,开云官网平台这也是我国精密测量技术从“填补空白”到“国际领跑”的关键里程碑。其技术辐射效应将延伸至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核电等战略产业,开云官网平台为全球高端制造业树立新的“中国精度”标杆。
随着量子科技、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精密测量的需求激增,此类技术突破将加速国产高端装备的全球竞争力提升,助力实现“制造强国”战略目标。
广告声明: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(包括不限于超链接、二维码、口令等形式),用于传递更多信息,节省甄选时间,结果仅供参考,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