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云官网首页
 
 

并非日军专利:掷弹筒在国共两军中的应用(二)

浏览: 次    发布日期:2024-05-07

  掷弹筒因其轻便、机动性好。特别适合八路军、新四军的游击战术,因此倍受战士的青睐。而军队最早的掷弹筒来自于作战缴获。在八路军与日寇的第一次正面交锋-平型关战斗中,就缴获过掷弹筒。据不完全统计,1940年8月21日至9月4日。八路军在“百团大战”缴获掷弹简57具,其中8月28日攻克寿阳东南落摩寺据点的战斗中一次缴获15具。由晋察冀军区俘虏的一个姓中西的日本土兵教授使用方法。由于当时我军作战十分频繁,而掷弹筒及其弹药、配件只能依靠缴获自制小迫击炮。所以打坏一具少一具。在根据地创立初期,部队大量扩充、严重缺乏武器的情况下,单纯依靠缴获不仅代价高昂,来源亦不稳定,唯一的办法只有自己制造掷弹筒及其弹药。

  1940年lO月,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同志鉴于关家垴战斗的经验教训。要求军工部尽快开展掷弹筒的研制工作。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和样品的情况下,军工部部长刘鼎根据以前红军时期自制小迫击炮的经验,亲自绘出一门类似掷弹筒的小炮草图。工程处的唐成仪、石崇江等在当年年底手工制作出了样品。此时,八路军总部送来一具缴获的日制掷弹筒,军工部随即决定由水窑一所(黄崖洞兵工厂)和高峪三所进行仿制。

并非日军专利:掷弹筒在国共两军中的应用(二)

  由于根据地处于毫无工业基础的农村和偏远山区,设备、材料奇缺,所以不可能照搬照抄。只能根据自身实际条件一边仿制一边改进,遇到许多困难。

  第一个困难就是没有制造炮筒的钢管或圆钢。当时唯一比较稳定的钢材来源是铁路钢轨,刚开始是将道轨的底座煅成板条,然后卷成筒形毛坯。根据地没有电焊,板条间的螺纹形缝隙只能依靠锻接粘合,但这种方法制出的炮筒经受不住高压,打几炮后就胀裂了,于是改用热墩加工法,把道轨顶面截成一米多长一段,烧红后以人工锤墩成外径90毫米、长约420毫米的实心圆柱体,再将中间挖空,加工成炮筒毛坯。这种办法劳动强度大、生产效率低.一天仅能做一两根,1941年上半年共生产炮筒225根。看来相继研制出滑轮吊锤、夹板锤和镗孔机等专用设备,制造炮筒毛坯的效率才得以大大提高。各根据地制造此类武器的材料也有例外,如晋绥根据地生产的掷弹筒多数使用熟铁,为保证强度,特别加厚了筒身。此外有的根据地还利用弹花机、榨油机的轴杆作为制造掷弹筒的原料。

  高铁涨价背后:国铁去年收入1.25万亿创历史新高!网友不理解:票价已经很贵了,为什么还要涨价?

  云南镇雄男子医院持刀行凶致2死21伤 亲历者:有老年人因腿脚不便被追上砍伤

  2024MetGala红毯:赞达亚抢眼吸睛,Jennie和邓文迪母女抢镜

  传闻iPhone 17 Plus配备6.55英寸屏幕,同时可能改名“Slim”